close

fdgdf sdfsdf fdggg sddsf dfgfg 

京都 穿越時空1000年西元794年,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將首都由奈良牽至京都,一直到1869年日本才重新牽都至東京,這期間共1075年,京都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歷史與文化的古都。和服、寺廟與唐式的建築,是我一直以來對於京都的印象,然而,當我從和歌山(Wakayama)搭乘JR至京都站,一下車,眼前所呈現的景象,卻將我的刻板印象完全擊潰。新穎的建築,高科技的火車站,高級的商店與百貨公司,這怎麼會是我印象中的京都呢? 從JR京都站仰望,看到的是這個畫面,。 京都火車站跟伊勢丹百貨的建築結構結合,從火車站裡直接可以進入伊勢丹百貨,直得一提的是,整個車站的空間造景設計真是沒話說,整個挑高有十多層樓高,都是由照片中的結構所構成。 從一旁的手扶梯或是樓梯,可以直達伊勢丹百貨的最高樓層,可以在外頭看風景,也可以進入百貨公司逛街購物。 照片中的現代雕塑是從車站手扶梯直達伊勢丹百貨高樓層途中的造景之一。 在最高層的地方,有一入口,進去之後有一"空中小徑"(日文漢字就是這麼稱呼),可以連結百貨公司和另一頭的劇場。 這是從"空中小徑"兩旁的玻璃圍幕向外看的景相,京都的高樓不多。 "空中小徑"連結百貨公司的地方會通到上圖這個"拉麵小路",顧名思義,全部都是賣拉麵的喔!說起日本的拉麵,那真是沒話說,太好吃了! 回到車站出口/入口,可以看到站務人員穿著制服以外,還套著一件"很日本"的外著,發送一些京都當地的旅遊資訊給遊客。 看到和藹的站務人員,差一點想跟他合照,不過還是在一旁不要打擾他們的工作,對於照相機他們應該是習以為常了,畢竟是個觀光活動旺盛的地方啊! 從車站一望出去,會看到京都塔,看到上頭的英文字,應該是有個Hotel在裡面。步出車站,接下來,我們要迎接的就是大家印象中的京都了: 其實這天原本是要到大阪做市調,但是因故決定先來京都,卻又遇到下雨的狀況,幸好伊勢丹百貨就在火車站裡面,我和同行的同事兩人花了幾個小時在裡面做事調,到了下午才有時間出站,想想既然來了京都,身為設計師的我們,怎能不出去接受一下日本傳統文化的薰陶呢?(其實是找到藉口了........ ) 我們刻意避開大馬路,往小巷子走,一進巷子,映入眼簾的就是這面牆.........多麼的有文化的一面牆啊!拜託,千萬不要整修,提拉米蘇很快就要來造訪你了喔!! 兩位日本老人頂著細雨在巷子內聊天,寧靜的巷弄,只聽得到絲絲的語聲,還有他們開懷的聊天聲,對於一旁在拍照的我完全不以為意。(這就是所謂的"側拍"吧!) 小時後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住在北投,感覺跟這裡很像,其實人家說,早期(日據時代)的台北的都市規劃與建築方式真的很像京都喔! 東京隨處可見的販賣機,在這古色古香的京都小巷弄內居然也看得到,而且,彷彿和周圍的環境也都不相衝突‧‧‧‧‧ 雨不小,這是24mm f1.4L第一次獨挑大樑出征,就愈上淋雨的風險。(早知道應該帶有防水的17-40 f4L)京都的路和台北也很類似,唯一差別是~~~~乾淨許多,看到路旁的積水是清澈透明的就可以知道。 巷弄內也有寺廟,這裡大多數的寺廟為佛教的寺,而非日本神道的廟。 好想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喔! 光看門口,有日劇裡面,溫暖家庭的感覺了!還有,為什麼他們不用裝鐵窗呢? 剛才被我側拍的婆婆,我沒有跟蹤您喔 ,是因為拍得太入神了,老婆婆在巷口聊玩一攤,在到另一家門口"續攤"。 好吧,我承認,雨傘是我掛上去的‧‧‧‧‧ 在京都便利商店買的這隻雨傘,是我相機當時唯一的保命符呢!現在在台北家中供奉‧‧‧‧‧ 殘破得很有味道,這就是京都。 這場雨,我跟同事兩人的腳都濕瘩瘩,可是卻沒有辦法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實在是太強的文化,太多的靈感湧現,偶爾在一旁的遮雨棚下,檢視自己手上的數位相片是否沒有留下遺憾。 各位愛美的女性同胞們,我們有屈臣氏,京都有Shisedo的葯粧店。 穿過無數巷弄,其實在前方迎接我們的,就是已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西本願寺"。 西元1272年創建於東山,於1591年牽至現址,屬於佛教淨土真宗一派的寺院,在這樣的雨中,更顯得寧靜與肅穆。 整修工程要到西元2010年12月才能竣工,目前只有不在整修範圍內的部分(阿彌陀堂)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在進入阿彌陀堂前,必須拖鞋,並且將雨傘等會破壞木造內部及塔塔米地板的物品留在門口。 走上這個階梯,門內就是阿彌陀堂。 開始,我很懷疑可不可以攝影,因為並沒有任何的警告或是禁止標語,等到一旁有日本人在拍照,二話不說,光圈條到f1.4,快門1/60,ISO400,拍下這張內堂的照片。(PS, 這也是側拍) 既然是京都如此重要的寺廟,裡面怎麼能夠缺少日本的櫻花呢!? 下雨天,不知該保護鏡頭和相機還是拍好照片重要,各位看官們,這可是用血淚冒著器材掛掉換來的櫻花照片啊!只怪我沒有小小白,只能拿著24mm貼著雨和櫻花照相‧‧‧‧‧慘。 天氣很陰暗,ISO已經調到800了,光圈只能到f1.4,一隻手握著雨傘,只用一隻手撐著相機的我,安全快門只能在1/60了,所以前景有些模糊,看官們見諒啊! 站遠一點,效果比較好。 同事拿著數位傻瓜,也挺不怕死的讓相機淋雨,沒辦法,櫻花太美了,會讓人忍不住想拍下來紀念。 透過櫻花樹往內看,雖然依依不捨,但是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我們必須離開西本願寺,踏上回程的路途。 西本願寺外的交通號誌,上面有現代的標語和給殘障人士使用的電子按鈕。 走在寺外圍牆邊,發現了這間本願寺中央幼稚園‧‧‧‧‧在這裡上幼稚園‧‧‧‧ 真屌!路上遇到了這台載滿所謂產地直銷水果的貨車,跟台北的一樣,是隨停在路邊賣的喔!真是親切啊!後記:京都的建設,在千年古都的基礎上,不破壞原始樣貌,卻又能夠將新的科技融入,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日本人追求創新但是又能夠保有傳統的精神。回頭想想我們自己現在所謂的本土化,彷彿在格局上及在和世界接軌的氣度上,仍有擴大的空間。

 

yahoo facebook google ms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hhdhpkf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